政法机关加强信息化条件下队伍建设信息科技助推政法队伍提升战斗力

发布时间:2016-05-16 08:37:40


    这是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谁拥有先进科技手段、占据信息优势,谁就能掌握主动、赢得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要求,政法机关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法机关把科技应用能力建设作为核心战斗力来抓,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做好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工作,政法队伍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大提高了新形势下的履职能力。

    树互联网思维提升工作能力

    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就会落后于时代,甚至被时代所淘汰。

    近年来,政法机关积极倡导“数据文化”理念,引导广大政法干警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对互联网领域新知识的学习,加强对现代科技手段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干警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做好政法工作的本领。

    领导率先垂范。孟建柱在一系列重大会议中反复强调,要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信息化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在去基层调研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始终是孟建柱关注的重点,凡是与之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很懂行”。

    各级政法机关积极作为。通过召开信息化建设部署推进会,采取集中培训、日常实战应用考核、信息化应用比武竞赛等办法,将信息化应用学习融入日常工作中,政法干警运用信息科技做好政法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经过3年多探索实践,“信息化引领政法工作”已经成为政法干警的普遍共识,广大干警自觉主动加强信息化条件下违法犯罪新特点、群众新需求的研究,运用大数据精准预防打击犯罪,通过科技手段优质高效服务群众,赢得社会各界交口称赞。

    ——预防打击犯罪方面,各地加强对各类公安信息系统和指挥调度平台的深度融合、集成应用,实现情报研判、决策指挥、联动处置一体化,提高了打击效能和整体防控水平。去年年底,浙江省金华市140位民警参加全市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比武,48小时内破案53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21名。

    ——高效服务群众方面,各地纷纷设立网上警务室、诉讼服务自助平台、电子阅卷室、“12348”公共服务平台等,让网络多跑腿、百姓少跑路。江苏司法行政机关在全省13个地市全面建成“12348”网站,开发“12348”手机APP和微信平台,为群众提供全天候、一站式法律服务。

    信息化让教育培训潜移默化

    教育培训是政法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风险隐患增多,政法干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同时,新的形势又要求政法干警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工学矛盾突出。

    为此,各级政法机关在做好集中教育培训的同时,借助信息技术,积极构建兼容、开放、共享的政法干警网络培训体系,推广案例式、互动式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培训工作时代感、实效性。

    近年来,中央政法各单位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多次开展网络培训,不仅扩大了培训范围,降低了培训成本,还增强了培训的及时性、针对性。去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邀请专家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全国民行检察部门作网络培训。

    上海法院开设教育培训网络平台,设置在线学习、自主选学、教学互动等8个模块共34项功能,突破了传统教育培训模式对空间、时间的限制,广大干警在工作、办案之余,点点鼠标、按按手机就可以进行在线学习。

    安徽省桐城市人民检察院、湖北省公安县公安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司法局等单位利用微信群、QQ群,开设“微课堂”,进行理论学习、交流办案心得、及时答疑解惑,新颖的形式、平等的互动方式,吸引了政法干警,掀起了学习热潮。

    针对以前思想政治、法律条文等学习培训形式单一枯燥,效果不太理想的问题,一些地方政法机关创新采取制作H5、视频漫画等形式,让学习动态化、可视化,潜移默化。

    政法队伍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力量不够人来凑。很长一段时间,政法队伍管理处于一种简单粗放的状态,不管是办案还是安保,是服务群众还是加强自身执法监管,通常采取“人海战术”,动辄要求增设机构和人员。不仅导致警力长期紧张,干警休息权等权益也难以保障。

    十八大以来,在新一届中央政法委的带领下,各级政法机关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政法队伍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向信息化要警力、战斗力,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

    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研发了信息化安保系统,凡大型活动,事先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对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布警,对从未出现问题的地方少布警或不布警,原本需要几千警力的大型活动安保现在几百警力就够了,基本不必动用派出所警力。

    案多人少矛盾是司法机关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经济下行和立案登记制的实施,问题愈发凸显。不少地方司法机关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法官检察官提供智能化服务,提升了办案效率,有效缓解办案压力。

    吉林法院探索建立“全业务覆盖、全天候诉讼、全方位融合”的电子法院,大力推行网上立案、网上审理、网上执行、网上接访等,把大量诉讼活动由线下移到线上;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开发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系统、裁判文书智能校对辅助系统、电子签章与打印系统等,大幅减轻法官负担。

    针对看守所大多地处郊区,提审犯罪嫌疑人耗时耗力的问题,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检察院、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与当地看守所共建同步传声的“远程视频提审系统”,对轻微刑事案件、犯罪事实清楚嫌疑人认罪的刑事案件等多数案件,实现足不出户远程提审。

    与此同时,各地政法机关依托信息化平台,积极建设集综合考评、表彰奖励、激励竞争、选人用人等于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客观的数据和评价机制,科学管理队伍,调动了广大干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规范执法司法促进清正廉洁

    建设一支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近年来,政法机关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干警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制约,最大限度减少权力出轨、个人寻租的机会,促进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

    公安机关全面实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新机制,检察机关全面推行网上执法办案平台,人民法院推广科技法庭,司法行政打造数字化监狱,以执法办案信息化促执法规范化。

    为解决讯问期间可能发生刑讯逼供的问题,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积极推广讯问全程录音录像制度,一些地区安装了先进的同步录音录像和监控装置,通过技术实现了音视频数据实时存储、同步刻录备份、无法更改和编辑、异地同步调取。

    实践证明,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权力运行进行实时动态监督,既能提高监督的精确性、有效性,又能增强监督结果的可信度、说服力。

    最高人民法院积极推进法院案件信息业务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司法权运行规范化。贵州贵阳公安交通管理局实施“数据铁笼”计划,用数据编织制约权力的笼子,使权力运行全程电子化、处处留痕迹。

    目前,最高法、公安部均开通了干警违纪违法专用举报电话和互联网举报平台,最高检在12309举报网站开设“检察干警违法违纪举报”专区,及时受理核查违纪违法线索。一些地方政法机关运用新媒体搭建社会监督平台,在群众身边开设举报曝光专区、开通手机客户端举报窗口、发动群众随手拍提供线索等,打造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近年来,政法机关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审务、检务、警务、狱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

    最高法全面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将司法公开的内容从审判公开延伸到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各个方面,以公开倒逼法官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司法能力。

    信息化是强大的驱动力,十八大以来,各级政法机关积极做好信息化条件下政法队伍建设,运用信息科技不断提升政法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政法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进展。

文章出处:法制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