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司法让公正可见可信

——人民法院审判流程公开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6-11-02 10:50:52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公开,积极探索构建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公开平台,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即将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将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展示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阳光司法工程的不懈努力,以及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新探索、新路径和新成效。

  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的方式,从方便、快捷、权威的渠道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司法公开的力度。其中,审判流程公开是司法公开的重要内容,是有效解决案件当事人因无法及时获悉案件审理进程导致对案件审判公正性提出质疑的有效方法,也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案到哪一步,流程随时查

  “现在案件由谁来办、进展到什么程度,网上都能查到。来法院办事,心里有了底。”在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法院,一位李姓当事人将身份证放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信息查询系统上,案件的名称、案号、立案日期、庭审人员等均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从开始立案到作出裁判,让审判活动均在阳光下运行,保障当事人知情权,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这是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的初衷。

  2014年11月13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自案件受理之日起,可以凭有效证件号码,在该网站随时登录查询、下载有关案件流程信息,及时了解案件进展。案件流程信息可通过网站、短信、微信等多种渠道推送。案件的程序性诉讼文书可通过网络进行电子送达。

  截至今年10月16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公开审判流程信息25.5亿项,推送短信3473.6万条,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参与诉讼。

  创新庭审公开,增强司法透明

  “就像在电影院买票一样方便,也不用担心因法庭座位不够而无法旁听。”这是群众对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网上预约旁听庭审制度的评价。自2015年起,南京中院将未来一周每天的庭审安排在互联网上公布,让人民群众自主选择案件,并通过网络预约旁听。

  今年4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进一步加大了庭审公开的力度,最大程度地方便公众旁听。

  在庭审公开方面,最高人民法院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依法应当公开开庭的案件一律公开开庭审理。推进庭审实质化改革,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措施,依法按程序组织举证、质证、认证,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严格遵循证据裁判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充分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落实庭审旁听制度,提前公示开庭信息,简化旁听条件和程序,充分保障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和社会公众、媒体记者的旁听权利。对群众广泛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旁听,自觉接受监督。创新庭审公开方式,强化科技法庭应用,以视频、音频、图文等方式公开庭审过程,大力推进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和庭审网络直播。

  网络多元立体,覆盖更深更广

  “在网上能够立案、缴费、阅卷,实现庭审排期自动避让、申请诉讼保全等,不仅是对律师执业的便利,更是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维护。”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哲表示,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托互联网开通的全国首家律师服务平台,整合了网上立案、网上阅卷、案件查询、电子送达、联系法官等多种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律师执业。“这不仅是技术工具的更新和升级,更是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便民,整合司法资源,提升司法运行的效率和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尊重和保障律师及当事人权利的表现之一。”

  “让信息多跑腿,百姓少跑路。”为切实减轻群众诉累,各级人民法院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构建了以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移动客户端、12368热线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化诉讼服务网络,积极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性、低成本的诉讼服务。

  “全面覆盖、移动互联、跨界融合、深度应用、透明便民、安全可控。”这是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具有的六项特征。201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力争到2017年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

  “互联网运用直接催生了智慧法院的诞生,让司法公开变得可行、有效。”在今年全国人大代表视察重庆法院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孙继业表示,人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司法公开等领域收效显著。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第一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