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有序推进交叉执行,有助于进一步解决实践中的执行难题。
在1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对执行工作作出专题部署,2024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有序推进交叉执行工作,更好发挥这一制度的效能,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化解执行积案难案。
做好执行工作是确保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时兑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攻坚克难,不断加大民事执行力度,初步实现了基本解决执行难的目标。但也应看到,执行难问题的解决依然任重道远。在此语境下,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有序推进交叉执行,有助于进一步解决实践中的执行难题。
解决执行难,既需要营造尊重法律、尊重裁判、尊重执行的良好氛围,更需要法院内部工作机制的完善和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执行司法解释都规定了指定执行、提级执行等制度,为交叉执行提供了基本遵循,但从实际情况看,该制度长期处于沉睡状态,没有真正发挥出破解执行难的积极作用。鉴于此,2023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开展了交叉执行工作试点,试点及部分主动开展工作的法院共提级、交叉执行案件8782件,执行到位金额193.76亿元,攻克了一批大案要案和“骨头案”,激活了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效能,为切实解决执行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从2023年10月全国各级法院试点的情况看,交叉执行不失为做实公正与效率、强化执行内部监督制约、杜绝消极执行的重要举措,也是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化解执行积案难案的重要制度保障。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解决执行难的司法需求,人民法院更应把交叉执行作为提升工作质效的切入点,以此破解执行难、实现公平正义。
更重要的是,交叉执行是创新民事执行工作机制的有力抓手。一些执行案件长期“久执不结”,虽然不乏被执行人难找、可供执行财产线索缺乏或不可执行等因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源于没有交叉执行所导致的工作思路固化。相比之下,交叉执行则可让问题迎刃而解。此举既可引入更强的执行力量,又可通过不同的思路、方式,打破原案未能执行的局面,从而调动法院执行工作整体攻坚克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大力推广交叉执行工作模式,让其成为破解执行难的利器。
一子落,满盘活。推广交叉执行工作模式,既是提升法院执行工作质效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执行工作机制的重要路径,其意义自不待言。要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执着,全面落实交叉执行工作模式,及时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