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官断层危机透视及对策

  发布时间:2009-10-20 16:32:5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的不断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生活方式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法官队伍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层法院法官断层危机日趋严重,空档、青黄不接现象日益突出,务必引起全社会关注,切实加以解决法官断层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法院肩负审判、执行双重职能,法官是社会维稳的基石,是矛盾纠纷调处的“稳压器”,各级政府应从人、财、物上给予政策倾斜,为法官提供坚强后勤保障至关重要,确保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经费到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品格高尚的法官队伍。

    一、法官断层现状

    1、人员。以新干法院为例,全院干警总人数50人,有法官资格的人数为36人,1997年以前进过人员,近10年几乎没有进人。该院每年审结案件数均在2000余件左右,人均近六、七十件,案源逐渐上升,人员逐渐减少,案多人少人力不足矛盾十分突出,而其中36名法官之中院领导班子8人,从事行政岗位法官6人,真正在审判执行一线办案的法官只有22名,占全院总人数的44%,占法官总人数的61%。

    2、年龄。新干法院50名干警中,法官有36人,其中50岁以上法官就有12名,占总人数的24%,占法官总人数的39%。最大年龄为59岁,最小年龄为33岁,法官年龄结构老化,青黄不接问题一度突出。年龄大的法官即将退休,案件多法官少,审判任务重,执行难度大,成为困扰基层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主要因素。“案多人少”的情况所带来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案件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3、资格。新干法院50名干警中,有法官资格36人,其中30岁以下法官数量为零,30—40岁有10人,40岁以上有26人。自1995年以前,年龄偏大的法官享有审判员资格,自2003年国家实行了司法考试以来,每年司考过关人数屈指可数,年轻干警资格获得难度大、工作繁重,无暇复习应考。而审判工作要求组成合议庭必须有3名法官,有的基层法院只好在本院各业务庭借抽人员办案。因此,对案件负责程度相对不高,导致案件质量下降。

    4、职位。目前,就新干法院班子成员而言,班子成员有8人组成,年龄均在45岁以上,而有的年轻干警连审判员资格都未具备,如何肩负着审判、执行的重任。据不完全统计,八年内,基层法院就会出现断层现象,由于班子成员年龄相当,几年后一并相继退居二线或退休,而年轻法官一时无法补充班子力量,给事业带来严重影响。

    5、学历。从36名法官的知识结构来看,第一学历为法律本科的1人,占2.8%,第一学历为法律专科的2人,占5.6%,其他占91.6%;从现有学历来看,研究生2人,占5.6%,法律专业本科24人,占66.7%,法律大专包括法院业大4人,占11.1%,其他占16.6%。当今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越来越多,各种新类型的案件越来越多,社会对司法审判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审判工作任务繁重、文化基础滞后,将导致法律专业知识更新缓慢,难以适应新形势审判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基层法院断层成因

    1、编制过紧。一是超编进人。1995年《法官法》实施以前,全国法院对录用法官没有严格限制,而法院人事权归地方党政掌控,一些有“关系来头”的人大量安排进入法院,导致基层法院超编进人、无序进人的现象。如:新干法院2003年以前一直处于超编状态,其他法院也存在类似现象;二是受编限制。中央政法编制一直未作调整,地方编制未增,导致一些优秀法律人才无法补充进入。

    2、门槛过高。一是专业学历限制。1995年7月1日施行的《法官法》,将法院进人的门槛抬高,导致基层法院进人几乎处于停止状态。《法官法》严格规定:法官任命条件既必须达到法律本科学历或非法律本科须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而且最高法院规定:法院进人必须经过省级以上法院审核,这一硬性条件的出台,不但将有“关系来头”的人挡在门外,而且符合条件的人又凤毛麟角;二是公务员门槛考试。基层法院进人必须在空编且当地政府批准前提下,才可报招考进人计划,所有进入人员非过公务员考试门槛,否则无法进入。

    3、待遇过低。一是工作压力大。基层法院案多人少,人力不足矛盾十分突出,有的法官一年要承办100多件案件,节假日还要加班加点,几乎没有空暇休息日,累得筋疲力尽;二是政治待遇低。法院及其内设机构的行政级别过低,直接影响干警个人的职级待遇。宪法规定:法、检两院与同级政府同级,即俗称“一府两院”。由此可见,法、检两院应该高于同级政府职能部门,但是红头文件上地位并不高:县级法院属正科级机构,与同级政府职能部门属同一级别,县级法院内部庭室在“三定方案”中没有明确为副科级,县级法院的院长是副处级,而内部庭室的主要负责人也没有红头文件明确为副科级。有的基层法院副职仍为副科级待遇,至今未解决正科级待遇,庭长仍是股级。如:新干法院副职中还有2人未解决正科待遇,党组成员3人仍为副科级审判员;三是经济待遇低。目前为止,法官的工资仍然套用公务员的工资制度,没有按照《法官法》的规定制定出新的工资制度。公务员条例的出台,工资福利有明文规定:级别越低,工资越低,级别越低,福利越低。如:新干法院有3名党组成员职位为副科级审判员,加工资时,比名正言顺副科级每月少20元,严重挫伤了法官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由于法官工作压力大而政治、经济待遇又低,导致相当一部分基层法院优秀法官流失、法官断层现象出现,造成法官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失,向高收入风险的律师等职业流失,向提拔快的党委政府机关流失。“高门槛没有带来高收入”,这也难怪“孔雀东南飞”了。

    4、标准过高。一是司考门槛过关。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出台,制约了一大批已经进入法院工作的法律人才不能任命为法官。2003年,国家司法部出台了制度规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律师资格三项考试整合为国家司法考试,同时规定,只有通过司考,才能具备任命为法官、检察官或律师资格。众所周知,司考难度非常大,每年考取人数屈指可数,本科生、研究生参考,也难以通过,没有预留一个过渡阶段,标准猛然抬高,导致很多年轻法律工作者司考没通过,无法获得审判资格,何谈主审案件,造成法官队伍的补充来源不足;二是法官任命档次高。基层法院审判员、副庭长、庭长、副院长等职位任命均由县人大常委会任命,形式规格要求与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任命一样严格,而级别甚低。

    5、风险过高。随着“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的深入开展,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法官办案公平正义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各类案件的不断增加,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不断出台,法官必须加强学习、与时俱进;随着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法官办案既要追求法律效果,又要追求社会效果,必须讲究两个效果的有机统一;随着《监督法》的出台,人大对法院的监督力度逐渐加大;随着法院内部的分权制衡、案件评查、差错及错案责任追究等制度的出台,法官办案要求越来越规范,执行力度也越来越大……法官面临着方方面面的督办、指责和评议,其压力大、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

    三、解决法官断层之对策

    1、延长法官退休年龄。国外有法官干到80岁,香港法律也规定,法官的任期受到法律保护,只会在已达到65岁退休年龄时离任,法官只有在无力履行职责或行为不检的情况下,才可经过严格的程序予以免职。而按照我国的《法官法》规定,担任法官年龄不得低于23岁,对法官的退休年龄没有明确规定,但各地都是参照公务员的退休年龄,即男60岁、女55岁的标准要求法官退休。众所周知,法院是个业务部门,法官所从事的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理论性、实践性,如果法官与其他公务员的退龄一样,实在太可惜。60岁退龄法官相对年轻法官有经验,相对年老法官有时间,正是风华正茂季节。我们认为,对于身体状况好、业务精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法官,应适当延长退休年龄。这不仅可以缓解基层法官青黄不接缺人现象,而且有利于审判事业顺利进行。

    2、延长法官退位年龄。法院肩负着依法治国的神圣使命,一大批优秀领导层法官身负重任,不仅具有丰富管理经验,而且具有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是法院的核心力量,既是管理者、又是实施者。加之,法院年轻法官少,且资格未取得现状,这批管理者可以在此发挥传、帮、带作用,可以缓解资格未到、法官空缺现象,有利于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3、增加政法编制。一是调整政法编制。各地政法编制的合理调整应以各县市区人口数和历年来案件数量多少为依据;二是增加地方事业编制。因法院政法编制有限,现有基层法院在岗干警偏少,案源又多,加之法院肩负着执行的职能,急需增加办案辅助人员(工勤编),以壮大法院队伍。

    4、尽快补充力量。一是加大招录力度。在招录中,要从时间、数量、质量上入手,上级法院组织部门要拓宽渠道,降低进人门槛,根据法院工作性质和业务需求,可以招录一批大中院校法律专业毕业的人才,充实到审判业务部门,作为补充审判力量;也可以招录一些从事中文系列的人才,充实到书记员岗位和综合业务部门;还可以招录一些优秀退伍军人充实到执行岗位。对一些在法院聘用数年的优秀人才可以优先招录为正式办案辅助人员。总之,扩展视野、齐头并进,全方位考虑补充力量,达到后继有人之目的;二是男女比例搭配。新干法院07—08年两年间共招录5名干警,其中:女同志4人,男同志1人。男女比例失调,不利于岗位的调整和工作开展。如:新干法院七琴、荷浦法庭有二位副庭长学校一毕业就分配在基层法庭工作,至今已有十五年的历史,由于多年未进人或男干警少,岗位无法转换。

    5、提高法官待遇。一是提高职级待遇。作为法检两长均为副县级的主要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层必须配为正科级,庭长享受正、副科级待遇,以提高法官社会地位;二是提高经济待遇。《法官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规定:法官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根据审判工作特点,由国家规定,法官实行定期增效制度。为此,各级政府要重视法官队伍建设,切实为法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首先保证办案经费,其次改善办案条件,再次实行法官津贴终身制,解决法官后顾之忧,营造一种用环境留住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

    6、加大交流力度。在当前法院人事管理体制仍未改善的前提下,上级法院要加强对下级法院进人审核工作,严把进人审核关,不能让那些滥竽充数的人混入法官队伍,也不能把那些符合法官条件的优秀法律人才拒之门外,对于已经进入法官队伍中的一些业务水平差、政治素质低下、工作作风不良的法官实行考试考核制度,逐步予以淘汰,切实解决“黑头发进来、白头发退休”混日子过的问题,以确保法官队伍高素质结构。此外,建立同一地区不同法院之间,法院与党政机关之间的干部轮岗、交流任职制度,形成一种富有活力的用人导向和机制,有利于干部全方位锻炼与健康成长。

    7、改善司法环境。法官至今仍不是一个让人十分敬仰和羡慕的职业,为此,要着力改善司法环境,建立法官职业地位保障制度,有效保障法官职业地位和法官身份的稳定性,提高法官的职业地位。因此,应该把《法官法》赋予法官的职业地位和权利落到实处,以保证法官地位和身份的稳定性,增强法官职业的神圣和尊荣;着力改善司法环境,应建立法官职业权利保障制度,确保法官依法公正行使职权,使法官在审判工作中能排除各种非法干扰;着力改善司法环境,应建立法官职业收入保障制度,将基层法院的财政支出列入国家或省级财政,使基层法院的经费有保障,将《法官法》对法官等级、法官福利、津贴等规定尽快予以落实,逐步提高法官待遇,实行“以薪养廉”;着力改善司法环境,应建立法官职业安全保障制度,切实把《法官法》关于法官享受保险待遇的规定落到实处,彻底维护法官的职业安全。

责任编辑:刘洁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