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赣东北依然春寒料峭。
在江西省铅山县人民法院永平人民法庭的一间办公室内,一个身着法官制服的中年男子,正在对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人说着话:“一个两万七的案子,人家让了你一万二,就一万五千块钱,你还躲在外面四五年不还。”中年法官越说越激动,“你不要辩解,你开着私家车还说自己困难,你今天就是说破天也难过这个坎。”
越说越急的中年法官猛然停住了说话,爆发出一连串撕心裂肺的咳嗽,满脸通红,双眼圆睁,脖子上青筋暴突。
年轻人惊愕地看着这个咳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法官,沉默了一会儿说:“别说了,我交钱就是。”
中年法官名叫王勇,是铅山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永平人民法庭庭长。不时地剧烈咳嗽,是王勇日常工作、生活中常见的一幕。
一次检查,打消院长“误会”
2013年10月,李森高从外地调任铅山法院院长。履新伊始,正值中央要求狠抓党风政纪,李森高也决定从本院的会风抓起。
没几天,李森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周一到周四的三次会议,永平法庭庭长王勇两次称病请假,特别是星期四的审委会,身兼委员的王勇,再次缺席。李森高心里有些不快。等会议结束后,他让分管法庭工作的副院长郑燕艳,带上政工科的人立即赶往20里外的永平法庭检查,看个究竟。
郑燕艳带人赶到永平法庭,看到的是,王勇正在庭长室里一边打吊瓶输液,一边在给当事人做调解。
得知真相后,李森高为之感动。不久,他发现,这个貌不惊人的中年庭长领导下的法庭,10年来办案1220多件,居然保持着调解率、撤诉率82%,审结率、执结率100%和无改判、无差错、无投诉、无缠诉、无发回重审的纪录。
让他更加诧异的是,王勇竟然还是个六级伤残军人。李森高做医生的妻子告诉他,六级伤残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而且如果不注意保养,极易危及生命。
这一夜,李森高通宵未眠,他想搞清楚,王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不久,有关王勇的信息点点滴滴地汇聚起来。1987年11月,18岁的王勇从一个中专学校毕业后投身军营,成为福建某部侦察连的一名侦察兵。他训练刻苦,表现优异,多次获得优秀士兵称号并得到旅里的嘉奖。然而,严重的双下肺支气管扩张让他住进了医院。
1991年,王勇带着“六级伤残军人”证件退伍到地方。选择单位的时候,王勇隐瞒了自己伤残退伍的情况,挑了法院,而且主动要求去了法庭。王勇说,法庭虽然条件差、工作累,但最能让人长本事,何况当时法庭人员紧缺。
在这20多年中,身患双下肺支气管扩张的王勇,常常是一边挂着吊瓶,一边干着工作。
谈到王勇,在永平镇街上开个体诊所的医生毛志诚告诉记者,王勇在换季或者劳累过度时都要吊针,每年都有七八次,每次吊针短则六七天,长则半个月。为了不耽误工作,每次他都是从县医院开好药,请同事帮助换瓶、拔针。
一起纠纷,消除群众偏见
2002年3月,根据院党组的安排,王勇和同事徐旭东组建了紫溪人民法庭。不久,法庭就受理了一起案件,为了在当地进行普法教育,王勇决定到当事人的家门口开庭。
这是一件离婚案,女方是原告,姓吴,50多岁,在外有了相好并同居,想离婚后再与相好结婚。男方人老实,不想离,说她爱跟谁就跟谁,只要不离婚。而女方的相好也在等离婚,只待法院判离,他立马就跟结发妻子离婚。
开庭那天,庭审进行得非常艰难。数百人旁听,没有麦克风,人声嘈杂,王勇只有靠加大嗓门才能勉强维持庭审秩序。
声嘶力竭地喊叫,让王勇患病的支气管火烧火燎。几个小时的庭审既紧张又漫长。原告十五六岁的女儿一声声“妈妈,别离婚呀”的哀求和原告丈夫痛苦地一遍遍地揪自己头发、撞墙,一次又一次地催发法庭内的群众群情激愤。冲动的人群冲向原告,被王勇一次又一次地喝退。
好不容易结束庭审,情势又突然逆转。随着人群中一声“捆上这个不要脸的女人,押回家”,被压抑着的怒气像山洪般爆发出来,人群山呼海啸般冲向原告,要把她押回夫家。
叫骂,围堵,拉扯,王勇一边用身体护着原告,一边厉声呵斥着快要失去理智的人群。一些群众见状大喊:“这个狗官一定得了这个不要脸女人的好处。”于是,口水、撕扯劈头盖脸朝王勇他们袭来,一些人甚至趁他不注意,在他腿上、脚上用力踢。
王勇一边躲闪一边瞅准空档突围。从法庭到车站1里多路,王勇用了近半个小时才将原告护送上车,交待司机迅速驶离,并一直同车护送到永平。
10天后,满心绝望的原、被告亲属等来了法院判决:不准原告与被告离婚。各方当事人都很满意,原告的家人说,法庭判得好。被告的家人说,法庭判得公。连女方相好的家人也称赞,法庭判得硬。紫溪街的老百姓则说,这个法官办案“钢板”(铅山县土话,意即硬直公正)。
12年后,住在法庭对面的紫溪街道居委会主任余雯,对当年开庭的情形记忆犹新。她说,当时多亏王勇镇得住场面,该安抚就安抚,该发威就发威,特别是散场的时候,那是拿命去护女方,要不女方不知会被人给撕成什么样。说来也怪,这个案子以后,很多年没有发生过闹法庭的事。“因为大家都相信:法庭办案一定很‘钢板’。”余雯深有感触地总结道。
一场冲突,缔结生死情谊
1994年7月,刚刚熟悉办案工作的王勇接到一个任务,到浙江省温州市去办理一件离婚案。
这是一件极为普通的案件。被告吴某,重朋友、轻家庭,而且常常喝酒打老婆,女方受不了,到永平法庭起诉。男方当时在温州打工,女方自告奋勇说:“我带你们去送传票。”
这年7月21日早上6时,王勇和陪审员钱忠海带着原告风尘仆仆地赶到温州的一个小镇,找到了被告吴某。
平常在自己面前大气都不敢出的老婆,居然敢带着法官到温州来找他离婚,这让要面子的吴某感到很没面子。他当场扔了诉状和传票,抓住老婆就打。还不解恨,他一把揪住用身体护着原告的王勇,撕了他法官制服上的肩章,左右开弓,连拳带脚暴风雨般向王勇倾泻,一边打一边叫:“要想离我的婚,先准备好六口棺材。”
王勇死死抱住被告,让女方脱身逃离。随后,吴某又带着刀,一路追寻妻子和王勇他们回到老家。他踢钱忠海家的门,钱忠海报警后他又大闹派出所,然后端着大石头在王勇回家路上等他。一见着王勇就没命地追,一边追还一边喊:“有本事别跑,这个地方场面大,可以摆好几口棺材,今天我就跟你一人一口。”
最后他找到法庭,让王勇交出他老婆,否则“今天一定要死人”。庭长愤怒,让铐人拘留。吴某也不示弱,他主动伸出双手。
一再选择隐忍的王勇这次依然选择退让,他请求庭长不要拘人,由他来处理,并且表示:“一切后果由我来承担。”
王勇的态度遭到庭长一顿臭骂,但他仍然继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做吴某的劝导工作。终于,案件以调解离婚结案。
“现在想起当时的情况都后怕。”钱忠海对记者说。
“我倒不害怕。”说起当初不强硬、不采取拘留措施,王勇说,吴某性格暴躁,情急之下不冷静,如果我们迎着风头上,只会酿成大祸,引发血案。虽然判决离婚很简单,也不违法,拘留他也是依法办事,但是社会效果不好。
今年3月16日,当王勇再次到吴某老家看望吴某和他老母亲时,吴某说,没有王勇,就没有他的今天,兴许他早走在母亲的前面。吴某发誓,现在如果有人像他当年那样对待王勇,他一定会拼命保护。
郑燕艳说,永平法庭辖两镇两乡一矿,人口12万多,社情复杂,民风剽悍,像吴某这种冲突激烈的案件,起诉到法庭的每年不下十起,但绝大多数都被王勇以和谐方式化解,由民事纠纷转化为恶性案件、刑事案件的基本上没有。王勇和他的同事们用滴水穿石的艰辛努力,维护了辖区的和谐平安。有意思的是,不少像吴某那样的当事人后来竟然还成了王勇的朋友。
一个规矩,提升生命质量
军人出身的王勇,身上依然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开会、开庭、约谈当事人,他从来不迟到。为了确保做到这一点,他的手机时间调快了6分钟。
王勇还有个习惯,每天早上6时左右,必然赶往20多里外的法庭。每天早晨将近7时,驻庭干警常常会在睡梦中被王勇一连串的剧烈咳嗽惊醒。开始的时候,一些新来的干警很不理解也很不习惯,难道庭长是属公鸡的?自己不睡觉还吵着不让别人睡?
久而久之,同事们慢慢理解并适应了王勇的早到。原来,辖区群众住山区的多,而山里班车又少,往往习惯赶早班车到法庭办事,办完事后搭回程车回家上山干活,晚了一班车就得耽误一天。王勇早早地赶到,为的是在早上7时第一批当事人到的时候,可以接待他们。
弄清真相后,同事们再也不好意思睡早觉了,不知不觉地,全庭干警的生物钟也与王勇合了拍。现在,差不多七时,全庭就做好了上班前的一切准备,等着群众上门办事。书记员小江说:“王庭长的咳嗽声就像部队的起床号,每天早上只要听到他的大嗓门一咳,全庭立马就起床。”
王勇在庭里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去外地出差尽量选在双休日。在法庭工作十多年来,都是如此,而且路途中争分夺秒,马不停蹄,最快的一次,竟然两天跑了3个省,连跟他一起出差的年轻书记员小谭也直喊“吃不消”。
王勇说,选择双休日出差,一则可以避免把正常的工作日时间“浪费在路上”,二则也可以早日办完事回到法庭。法庭人少,出差办案,庭里就少了人,上班的时候,群众来了,没人办案怎么行?
定下这些规矩的缘由,是王勇心里有着自己的一本时间账:每天早2个小时上班,一周就可以比别人多出一个工作日;每次利用双休日出差,一年出10次差就比别人多出一个月的工作时间。
对于王勇的这本账,王勇的老父亲坚决反对。他很是生气地对儿子说:“你一个六级伤残的身体,干的比一个健康人还多还累,你这样能活多少年?”
王勇回答父亲:“雷锋20多岁就走了,可他干的事比正常人一辈子还要多。”
“这个儿子什么都孝顺,就是这方面不听我们的,倔得很!”王勇的父母无奈地向记者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