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开得如火如荼,对于一个靠法律吃饭的人来说,最关注的当然还是法院的工作报告。坐在电脑前,边看边听,感到人民法院这五年,的确有些不容易。
一是案件数量急剧膨胀。这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0773件,审结49863件,分别比前五年上升174%和19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610.5万件,审结、执结5525.9万件,同比分别上升29.3%,29.8%。案件数之于法院,好比如人口数之于国家。中国13亿多人口,直接带来了耕地红线、高房价、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短缺、就业困难等种种难题。而平均每年上千万的案件数,以及呈台阶式的持续增长,也同样给各级法院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案子总是要人来办,而且还不能久拖不决。而这五年来,法官的数量并没有,也不可能与案件数保持同比例的增长。所以一线的法官们确实很辛苦。我的一位在北京基层法院当法官的同学说,每年的最后二个月,他几乎天天加班,睡办公室是常有的事。他的话,说出了很大一部分一线法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过去的五年,他们还可以靠青春和激情勉强应对,但是,接踵而来的下一个五年呢?案件数的增长看不到下降趋势,更要命的是,对法官严苛的责任追究和远低律师的薪水待遇,使法官这一本当荣耀体面的职业,价值严重缩水。所以,法官们能够坚持下来,不容易。
二是司法为民主旨鲜明。这五年来,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和改革,始终贯穿着司法为民的基本主旨。从依法从严从重打击瘦肉精案、地沟油案等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犯罪,到帮助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到确立领导干部定期接访、法官带案下访、巡回接访制度,以及推进各种具体司法便民工作,如立案信访窗口标准化、加强边远或交通不便地区人民法庭建设,推行网上预约立案、送达、庭审等方式、为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用等,均是把维护、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基本出发点。我能体会到的是,五年来,人民法院贯彻司法为民主旨的各种制度和做法,切切实实为群众带来了实惠,因而逐渐获得了普遍认可。有人曾称之为马锡伍审判方式的回归,但其实叫什么并不重要。法官们本可正襟危坐,高堂问案,现在能够主动放下身架,用权于民,不容易。
三是直面疮疽自我疗疾。工作报告清楚地指出了人民法院仍然存在的问题,如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体制还不够健全,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有的法官作风不正、行为不规范、工作方法简单,有的法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等。报告将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作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尤其是自觉接受监督部分,报告用了大量篇幅来谈如何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虽然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但人民法院肯放低姿态,敢于揭丑,并在有限的制度空间和权力范围内勇于自我改革,不容易。
上一个一年已经过去,下一个五年即将到来。尽管人民法院的现状和中国社会的现实,离法治理想图景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有理由相信,中国法治,正如行驶于隧道中的火车,四周原本黑暗,突然间眼前一亮,光明就在前方。